营业时间:9:00-18:00节假日除外

  电子邮箱:service@montastar.com

详细信息

首页 > 早教中心 > 常见问题 > 正文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

时间:2013/4/25 15:55:10  来源:  作者:

  摘要:幼儿的自信心应从小培养,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本文从三个方面来浅谈在家庭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的父母是自信孩子的表率与榜样。信任是自信的基础。赏识、鼓励是自信心培养的实施途径、方法。
  关键字:家庭教育 随机 表率 榜样 信任 自信 赏识 鼓励
  在平常和家长的交流中,曾听到不少这样的问话:“老师,你说我那孩子是怎么回事,我从来都没说过他笨,可他就是那么不自信,让他去做点什么事,他总是说:'我不行’,你说急不急人。到底怎样才能让他自信起来呢?”其实这些家长的共同点都是把目光盯在孩子身上、而从来不曾想过:“孩子的不自信和我有没有关系呢”。其实孩子的不自信的根源在于家长身上,是家长心理,素质有欠缺而对孩子往往过分不信任或挑剔所造成。
  信任,其实是一个多么令人感动的字眼。可是不少家长总认为孩子年纪小,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相信孩子。当孩子迈出独立生活的步伐,要求自己吃饭时大人往往怕孩子弄脏、浪费而喂他;当孩子满心欢喜地自己穿衣服时,大人却为了赶时间而麻利地给孩子穿上了;当孩子和小伙伴为抢玩具而发生争吵时,大人总会怕自己的孩子吃亏而挺身而出。这此致父母自然是爱孩子的,但这种不信任的爱却让孩子丧失学会照顾自己,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往,甚至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从而学会生存的机会,并造就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独立人格的不自信孩子。那么,家长在平时怎样做才能让孩子自信起来呢?

   一、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榜样。
  家庭是孩子学习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孩子的模仿性很强,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很重要的影响。在孩子面前,做父母的要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心,特别是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决不能在孩子面前流露出畏难情绪。因为孩子像是父母身边的一面镜子,孩子最初的自信来源于父母言传身教。
  二、要相信孩子,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过:“凡是儿童能自己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孩子到1岁时,便已有了强烈的要求“我自己来”的愿望,家长应势利导,尊重孩子的愿望,相信孩子虽小但是具有巨大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从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
  (一)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这主要是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做好自我有服务,如3—4岁让孩子逐步学会自己吃饭、穿衣服、鞋袜、入厕、依前便后洗手、收拾玩具等。到5—6岁可以进一步让孩子自己盥洗、洗小件衣物,如袜子等。放手让孩子去做,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千万不要嫌孩子这干得不好,那干得不对,甚至干脆不让孩子插手。否则不得剥夺了孩子学习,发展机会,更是无异在向孩子暗示:你没有能力做好这些而丧失信心,甚至造成孩子处处依赖别人的不良心理。
 (二)让孩子分担适当的家务。
  孩子虽小,但也应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帮妈妈擦擦桌子、摆摆碗筷、摘菜、洗菜、甚至洗碗等等。不要把孩子当作温室里的花朵,更不要怕孩子做不好或搞破烂而扼杀了孩子的学习潜能。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婴幼儿也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常常“不自量力”,但这种“我自己来”的愿望却体现出孩子旺盛的生命力。只要家长认为他行,相信他行,孩子就自然会产生自信并主动去动手动脑,勇于探索、尝试、从而获得较快的发展。因此基于信任孩子这一点,家长应常说“你能行”这句话,并尽量满足孩子“我自己来”的需求。中央电视台在《生活空间》中曾报道过一名3岁幼儿,她看见妈妈在用拖把拖地,她也抢着去拖,聪明的妈妈便让她扶着拖把的一端,也来拖了几下,满足了她的要求,并使她感到“我行”。这种信任的感觉对孩子很重要,是自信的基础。两年后,中央电视台在《生活空是》又一次报道了那个幼儿,这时5岁的她已表现出高度的自信。思维活跃、胆大、有主见、活泼开朗。
 ( 三)多给孩子一些赏识、鼓励。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正是肯定一个人(特别是儿童)的具体表现,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所必需的。
  “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都是排出倒海、势不可当的。”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名誉所长、南京婷婷聋童学校校长周弘就是用“赏识”教育的方法,把自己双耳几乎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中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他说,他第一次让女儿做应用题,十道题她只做对了一道。按说作为家长应该发火了,可是他并没有发火。他在对的地方打了一个大大的红勾,错的地方却不打叉,并发自肺腑地对她说:“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应用题十道就对了一道,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碰都不敢哟!”8岁的小女儿听了这些话,自豪极了,于是越做越爱做,一次比一次对得多。升初中考试时,数学居然考了99分。10岁那年,还写出了6万字的科幻童话并出版。消息见报后,不少残疾儿童被送到周弘门下,周弘用“赏识”教育的方法,使这些儿童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周弘常说的一句话是:“哪怕所有的人都不起你的孩子,但你却应该眼含热泪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
  日本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铃木先生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家长很忧伤地向请求说:“我的孩子傻乎乎的,什么也不会,怎么办呢?请先生到敞舍教教他吧。”铃木先生去了,请孩子随便拉一道曲子。实际上,孩子什么曲子都不懂,但总算是拉了。铃木便夸这个孩子“拉得好”。孩子用惊奇的眼光盯着铃木。铃木又对他说:“这个曲子我们一起拉一遍。你会吗?”“会的”“那好哇,我们俩就一块儿拉吧。”合拉一阵之后铃木又说:“现在你一个人拉一遍吧。”孩子又认认真真地把整首曲子拉完了。铃木觉得他是个很认真很老实的孩子,就夸他说:“拉得很好哇!”可是孩子母亲说:“铃木先生,真令我吃惊,你还夸他,怎么可以对孩子说慌呢。”其实,铃木并没有说慌,他是在鼓励孩子,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气。过了许多年后,这个孩子真的成了当地有名的小提琴手。
  周弘的“赏识”教育与铃木先生的“鼓励”教育、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对孩子的教育,我们应多多给予孩子赏识、赞美、肯定、鼓励。这样才能树立向上的信心,鼓起勇气,大胆地往前走。哲人说过:“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每个人事业成功的支点。一个人若没有自信心,就不可能大有作为,有了自信心,就能把阻力化为动力,战胜各种困难,敢于夺取胜利。”
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很多拥有自信而获得成功的例子让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居里夫人凭着对自己科学假设的坚定信念,在艰苦的条件下从几吨沥青中提炼出一克的镭;爱迪生在寻找一种材料做电灯丝时,曾千百次失败,如果他不是对自己充满信心,就不可能坚持实验;98世界杯外围赛亚洲区十强赛中,中国队由于缺乏自信导致“进军世界”的梦想再次粉碎,而卡塔尔队处于四战只得一分的劣势下依然有争强斗胜的心,毅然换了教练,对队伍稍作调整后就取得了三连胜的辉煌战绩。中卡两队鲜明对比再次验证自信的重要性。
可见,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估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自信的人有着积极的自我意识,能不断自我激励,克服消极情绪,保持情绪的相对稳定,获得他人的愉悦和信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自信的人可以充分发挥自身潜力,有效地工作,战胜挫折,创造成功人生。幼儿时期正是孩子自我情感建立、变化、完善的重要阶段,成人帮助孩子从小树立自信心,对孩子的自控能力的培养及社会性发展都显得尤为重要。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幼儿充满自信,有的幼儿却有自卑感,但未来是充满着机遇和发展的社会,也是机遇和发展稍纵即逝的社会,只有充分自信的人,才能相信自己,把握自我,及时抓住机遇,努力奋斗,使自己的才智得到充分发挥。

  一、 问题的提出
  在现代教育中,由于过去只注重智力开发,不注重包括自信心在内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的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们的孩子,尤其是中小班幼儿往往较胆小、懦弱,缺乏主动性,独立性差,更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没有耐挫感。可以来看下面两个镜头:
  镜头一:放学了,小班幼儿***高兴地从教室里走出来扑向正领他回家的爸爸,并兴奋地指着额头对爸爸说:“爸爸,我今天画画好,老师奖给我一朵小红花。”爸爸一本正经对他说:“难看死了,这要来干什么,赶快撕下来把它扔掉。”该幼儿无可奈何。
  镜头二:***幼儿胆小害羞,每次老师让她作画时,她就会小声念到:“我妈妈说我画的不好,我不会画。”
  镜头三:晨间自主性游戏时,明明幼儿一会儿看书,一会儿剪纸,一会儿搭积木,老师看见了不耐烦地说:“你怎么这么忙啊,换来换去,什么事都做不成,别玩了,坐一边去。”之后,孩子带着惧怕的目光望着老师和小朋友,不知所措。
  二.幼儿缺乏自信心的原因
  什么原因造成幼儿缺乏自信心呢?从幼儿的谈话、行为、游戏、活动和家长的交谈中,发现了以下原因是造成孩子缺乏自信的根本。
  1、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望学生成才”心切,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施加的压力太大,要求太高,使得一些孩子成功的体验相对减少,失望增多,对自己失去信心;也有部分孩子对成人的做法产生逆反心理,故意作对,在对成人的不满中慢慢失去自信。
  2、 有的家庭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连最简单的事也没有动手的机会。幼儿是“小皇帝”“小太阳”,更是父母手中的掌上明珠,上辈样样都舍不得他们干,视幼儿为柔弱的个体,总是煞费心思为孩子解决各种困难。如:手手伸出来,奶奶来穿衣服、嘴巴张张大吃一口饭、别扫地我来扫……。这种过度地照顾和过分地保护,剥夺了幼儿锻炼的机会,使幼儿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独立能力、活动能力,更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长久这样会造成他们不善于交往,有较强依赖性,遇到困难缺乏耐挫感,形成了自卑心理,失去自信。
  3、 有的家长和老师,由于觉得孩子不符合他所希望的模式,就挖苦、讽刺、冷漠、厌烦,使孩子在羞怯和失望中失去自信;还有的成人信奉“不打不成才”的教育观,对孩子管教过严,使孩子在畏怯中失去自尊和自信。
  4、 过分保护会使孩子失去自信心 。孩子们需要一定的空间去成长,去检验自己的能力,学会如何应付危险和突发事件。“不要为孩子做任何他自己可以做的事。”如果我们过多地做了,就剥夺了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也剥夺了他们的自信心。
镜头:妈妈带孩子在公园里玩。孩子在飞快地奔跑,妈妈着急地喊:“宝贝,慢一点,小心摔跤!”孩子慢了下来,妈妈牵着他的手继续走。孩子爬到秋千上荡来荡去,妈妈着急地喊:“宝贝,慢一点,我来帮你。”妈妈小心地摇着秋千。整天,孩子没有跑过,没有爬过,没有跳过,他一点也不开心。妈妈对孩子过分的保护,以至使他失去了对自己的信心。孩子没有被磕碰到,妈妈很放心,似乎觉得自己尽到了责任。 教 案 中心 也 精彩 在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磕磕碰碰的事情,可以说事故是不可避免的。孩子们需要学会怎样去忍受在生活中碰到的伤疼,一个磕伤的膝盖可以痊愈,但是受到伤害的勇气却一辈子不会重新得到。我们应当松开我们对孩子的束缚,让孩子有更多的空间和机会去体验去闯荡,增加他们对自己的自信心。
  5、 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 我们一心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最出色的,却又不允许孩子们用不同的方法去发现自己的能力,而是怀疑他们的能力,限制他们的发展。
  镜头:当三岁的孩子要帮妈妈收拾桌子,我们夺过碗碟,“小宝贝,你会把碟子摔碎的。”为了不使碟子破碎,结果却使孩子的自信心破碎。孩子们努力去发现自己的长处和能力,他们喜欢跟在大人后面干这干那,充满了好奇心。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敢于帮妈妈做事,这是多么不容易,又是多么好的培养他的自信心的机会,可我们却泼冷水,把机会浪费掉了。为了保全碟子,宁愿打碎孩子的自信心,真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也许妈妈是认为孩子现在还小,等长大了再让他做这些事,但她无意识地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降低了孩子对自己能力的认识。当孩子到了十岁的时候,有一天妈妈对孩子说:“宝贝,帮妈妈倒一下垃圾好吗?”孩子可能一边玩游戏机一边说:“我正在忙着呢!”妈妈会很不开心,但她可能还不明白,正是她自己把孩子教育成这个样子的。

  三、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1、正确运用奖惩
  在活动中,教师运用多种方式对孩子的表现进行反馈和评价,奖励和惩罚可以说是最常用的方式。而这又主要是通过言语和非言语(表情动作)的方式传递给孩子有关赞许和反对的信息,孩子也是通过其心理体验来接受教师的意图,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的。可以讲,每位教师都懂得奖励对孩子的意义所在,尤其是在培养孩子自信心方面的积极作用,但是否都懂得正确运用奖励,就很难保证了。
  2、.口头奖励的正确运用
用言语的形式对孩子进行奖励,通常称为“口头奖励”。正确运用口头奖励应当做到:
•有丰富的语词。
采用口头言语赞扬孩子时,合理地运用语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要选择适当的语词来代替一般的语词。如:无论孩子做得怎么好,教师总是用“好”或“不错”的习惯语,这会使孩子得不到心理上的满足。教师在选择赞扬的语词时,要富有思想性,要象关注成人一样关注孩子。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能预测出孩子的需要和情境的性质,并为有关的事情作出适当的确切的表扬,才具有真正的激励作用。例如,当教师表扬孩子作品完成得好时,不要简单地说“好”或“很好”,而可以用下列言语来代替:
对孩子可以说:“你又完成了”,或“你比上次进步了”。 “你做得很漂亮”,“这就是老师喜欢的” “老师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 “我们都为你感到骄傲”。 “继续下去,你会成功的”,“我相信你的妈妈看到了一定会为你高兴的”。例如,当一个孩子帮老师把班上的椅子摆得整整齐齐时我会马上说:“你把椅子摆得真整齐,一定很辛苦吧?
这些例子表明了教师对孩子的赞许可以用无数的语词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教师和孩子间的关系,更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树立。
  3、非言语性的赞扬和谴责
  非言语性的“赞扬”和“谴责”是用表情动作表现出来的。即它是通过面部表情的变化,语音声调的高低,身段的姿态、手势等方式表达人的内心情绪体验的。它是语言交流的辅助形式,但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当中具有独特的作用。一个轻微的手势或一个小动作就足够把一个信息传送给孩子,如果理解是灵敏的话,那怕只有一个小小的“暗示”或一个“眼神”就能得到思想的沟通。
麦热宾(A•Mehrebian,1968)报道了交往非言语手段的精细运用,并发现传递信息的形式中,言语信号占7%,声音信号占38%,面部信号占55%。动作表情在体育教育活动中有如下几种:
•辅助性言语。它包括语气、语调,所有非言语的声音,甚至教师的一声咳嗽也能表达某种暗示。在同一个语词中,教师运用的语气、语调不同,它表达的含义也不一样,如让孩子“加油”两个字,如语气生硬,就有责备的成分;而用亲切的语气,则是一种鼓励。如一个“啊”字,可以包含惊讶的意思,也可以包含期待的意思。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丰富的辅助性言语装饰奖惩的语词,更生动和确切地表达教师的内在感情。
•动作行为。即要通过身体各部分的动作来表示自己的意见或感情。教师用动作行为如:点头、摇头、拍手和其它不同的手势来表示赞同或反对是很重要的。 教 案 中心 也 精彩要接近孩子。这是指人际空间。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教学情景中那些预期采取否定态度的孩子倾向于站在原离教师的地方。一些求赞扬的孩子倾向于站在靠近教师的地方。同理,教师经常走近孩子或拍拍肩、摸摸头可以对孩子表示出一种无声的赏识或赞扬。
•要对孩子加以注意。即教师要通过视野对孩子的接触来表达对孩子的关注。“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可以通过视线来与孩子交流友好、亲切、焦虑、愤怒等情感。视线的接触可引起和加强孩子的注意,让孩子意识到有其他人的存在及其意义。在与幼儿交往中,当教师对全体孩子们说话时,应该经常用视线接触来告诉孩子们老师在注意他们。而某些孩子不被教师注意或教师有意不理睬某个孩子的乞求时,孩子就会感到这是一种极大的惩罚行为。多数人在儿童时期就非常熟悉这种眼神交往的技能。因而,教师视线的注意又可以成为奖惩的有力武器。

四、 给予孩子体验成功的机会。
  •美国心理学家马尔兹认为,绝大多数的自我信念都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成功与失败,屈辱与荣耀,特别是童年时的经验而不自觉地形成的。成功的经验可以使儿童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成功的次数越多,儿童对自己成功方面的评价就越高。经常获得成功的儿童具有自信、自我接受、勤奋、乐观等特征,这些特征又保证他们获得更大的成功。因此,我们要注意为幼儿造设能够充分表现自己和体验成功快乐的机会与条件。与此同时,教师要注意不能为了让幼儿获得暂时的成功感而降低要求,一味迁就他们。否则,只能使幼儿获得脆弱而虚幻的成功感。因此,面对幼儿的“老师,我不会”、“老师,你帮我一下吧”、“老师,我不行”应当鼓励、肯定,而不要一味地帮幼儿完成。作为成人应尽量想办法给孩子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孩子在实践中尝试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例如,我班有一个孩子特别喜欢讲故事,我便利用吃饭前几分钟,或晚间冲凉后的几分钟时间让他为全班小朋友讲故事,由于我给他提供这样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他便对讲故事越来越感兴趣,还利用周六、周日回家的时间,让他父母给他买故事碟、故事磁带,他在家边看碟或边听磁带边模仿别人讲故事的表情、动作与语调。回到学校就迫不及待地要求我让他把新学会的故事讲给全班小朋友听。每次讲完故事后,这个孩子都会得到老师和同伴的称赞;孩子便通过成人、伙伴的言语、眼神和行动来认识自己,这样,愉快的体验就转化为前进的动力。经过实践、强化、再实践的循环往复,他们就会养成积极主动,奋发向上的良好品质。孩子还可以从教师肯定的态度中受到影响,懂得如何对待自己的成功,从而增强自信心。由此看来,成功的体验可以增强人的自信心,充足的自信心又促使人去获得更多的成功,二者是相互作用,互为条件的。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实验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寄予某种希望就是一种信任、一种鼓励、一种爱,日积月累之后,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信赖感,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做出更大的努力,以取得老师所期待的成绩。我在和孩子相处时,从不吝啬对他们的赞扬和鼓励,有时是满怀笑意的目光,有时是充满赞赏的话语,有时是亲切温柔的抚摸,有时只是一件小小的奖品。特别是对那些能力差的孩子,我常帮助他们寻找自身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我班有个小男孩,对学习没有热情,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我观察了解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他喜欢玩积塑,结构能力强,就鼓励他大胆地利用自己的想法拼出与众不同的自己喜欢的东西来,果然他拼出了各种汽车。当我在班上表扬他能干时,他还会用丰富的语言介绍了自己的构思过程,此时,我便及时肯定他的长处。这样每发现他的一点长处、一点进步,我都会立即表扬。从此,他开始信任我,也愿意按我所期望的做,学习上也有了热情,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小朋友中间树立了自己的威信,对自己的信心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了。

五、面向全体,开展多种活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小小值日生”
每天轮流安排两位幼儿担任值日生,能力强弱搭配,给他们挂上值日生标志,要求他们做老师的小助手。如:分发物品,检查整理玩具,表扬好人好事等。在这个活动中,幼儿不管能力强弱,都有机会担任值日生,既为同伴服务,又在同伴面前展示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从而提高自己在同伴群体中的地位,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
  •小小广播员
每天上午自由活动结束或午餐过后一段时间及下午离园活动前,请幼儿轮流担任主持人,由他们向大家讲一讲当天发生的好人好事或自己的新发现等。同时,教师将好人好事记录于“好人好事”本里,作为幼儿资料。该活动给幼儿提供了一个表现自己、表达自己想法和意见的机会,可培养•讨论“遇到困难怎么办?”
  教师可列举一些生活中经常发生的问题,如:别人抢了你的玩具,不小心摔倒了等等,启发幼儿讨论,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鼓励幼儿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并踊跃发言。对幼儿的发言,特别是胆怯幼儿的发言予以肯定和鼓励。这种方式不仅能提高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小问号
  组织幼儿在户外自由活动,让小朋友们围坐在一起,老师请每个幼儿轮流当主持人,并给其他小朋友出一个谜语、脑筋急转弯之类题目,请大家解答,如果没有人答对,最后主持人将“小问号”答案告诉大家。在类似这样的活动中,所有的幼儿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能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同时也因获得了同伴的肯定和鼓励而进一步增强自信心。

六、 调整家长对幼儿的期望值
  现代情绪理论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自信心与他的成功率成正比,成功越多,期望值越高,自信心越强,反之失败越多,期望值越低,自信心越弱,对好胜心强意志力差易受外界影响的孩子来说,尤其如此。当前,许多家长不惜一切代价想让孩子成名,未按孩子意愿而提出过高要求,如让孩子学钢琴、拉二胡、学珠心算等,孩子学不成,大人也搞得头晕脑胀,打击幼儿自信心。从现代教育改革的四个热点问题来看,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正确处理能力与学习的关系,正确处理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关系,正确处理近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关系,正确处理老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关系,教育方法要寻找孩子最近发展区的需要,要求应循序渐进,符合幼儿年龄与身心发展的特点。如:发现期望值不再适应孩子应及时调整,以免压力前的强烈挫折感,使孩子树立达到成功的自信心,所以我认为学前期不一定强迫幼儿识字、写字等。
七、增强家园合作。
•父母以赏识的眼光,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孩子的行为举止和喜好,好恶,在与其玩耍、交谈阅读时觉察他,从中记下孩子的性格倾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1)创造机会,父母应多给孩子创造发挥他们的才智机会。比如家里有人过生日时,应鼓励孩子表演节目,随时找机会让孩子帮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孩子越做越自信,才不会退缩在自卑自闭的角落里。(2)耐心等待,即然给了机会,就要耐心等待孩子发挥潜力,父母不要以为孩子做不好而干脆自己来做,更不能因其做不好批评孩子,而压抑了孩子的潜能。(3)给予鼓励,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需要家长对孩子多激励,多鼓舞,使孩子树立起一个积极的自信心心态。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俗话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同样,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做为家长,首先要审视自身的原因,应给孩子营造一个民主的、宽松的、温暖的家庭气氛,在重视智育的同时,幼儿的身心发展同样重要。不妨放下手中的家务,与孩子多沟通、交流,带领孩子走出家门,放放风筝,做做游戏等亲子活动。与孩子建立亲密、平等的关系,孩子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陶冶了情操,让孩子在细节中感到,来自于父母的温暖与重视,使之增强了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信精神。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光有幼儿园中的教师的鼓励、表扬,而家长却时常随意贬斥、否定幼儿,是无法实现培养和建立幼儿自信心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家长这“幼儿第一位教师”作用,及时向家长宣传幼儿自信心培养的重要性及正确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同时,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家长的教养态度,亲子互动方式等情况,并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家长进行指导。此外,要鼓励家长及时向教师反映孩子在家的自信心表现,以利于教师了解情况,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居里夫人有句名言: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如果每个家长、每个老师从小为孩子播下自信的种子,那他们在未来世界的竞争中将立于不败之地,能更好地开拓进取。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肩负着教育好我们祖国下一代的历史重任,在以后的工作中还将不断的吸取经验,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努力成为新一代的反思型研究性的教师。

Copy Rights © 2013 Hunan Keyou Education Invest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南萌达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为湖南启佑教育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旗下控股子公司

湖南启佑教育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版权所有 营业执照 湘ICP备13003599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424号

友情链接:湖南妈妈网   腾讯·大湘网   AMI   MTC